服務熱線: 13384778080 |
![]() |
來源:中國西部散文網 |
作者:特·官布扎布 |
發布時間:2019.02.19 |
需求,是以緊迫的形式出現的。
一九四七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時,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把原在綏遠省、熱河省及甘肅省管轄的蒙古族聚居地區全部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結束三百多年被分割的苦難歷史,將他們同全國人民一道帶進社會主義。
可這不僅僅是劃歸到一起、統一管理就能實現的事情。自清朝以來,蒙古族人民生活在經濟落后、文化停滯的環境之中,在精神上被那個滾滾向前的時代遠遠地拋在了后面。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幾百年的迷信文化和蒙昧認知將他們的心靈與意識塞得滿滿的。如果不能夠用黨倡導的新思想、新文化和科學精神喚醒他們、武裝他們,黨和政府將他們帶向新生活的初心就無法獲得應有的成果。
時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自治區政府主席的烏蘭夫洞察這一情況后,認識到將新的思想文化、新的科學精神送到農村、牧區農牧民心靈之中的重要性。因此,烏蘭夫多次向周恩來總理匯報,周總理指示他建立一支相應的隊伍,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于是,在烏蘭夫同志的關懷下,在自治區文化局布赫等領導的參與中,一個能夠將新的思想意識、新的科學文化送到農村、牧區去的隊伍,幾經探索,在內蒙古草原上建立起來了。這支隊伍叫烏蘭牧騎,是草原上從未有過的“紅色嫩芽”,自治區文化局對它的工作定位是:“通過演出、宣傳、輔導三種形式,向廣大農村、牧區輸送社會主義文化,普及社會主義文化,為廣大農牧民服務,占領和鞏固農村、牧區的文化陣地?!?/p>
基于這個工作定位,宣傳是它的本質,演出是它的形式。盡管被招到烏蘭牧騎的隊員們都是只有點兒文藝細胞的年輕人,甚至連文藝基礎都沒有,但通過培訓、輔導蒙古民族古已有之的藝術,很快就使他們掌握了基層群眾樂于接受、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便于輸送新的思想、文化。于是,他們高舉隊旗,趕著馬車,走向了草原的深處,走向了田間地頭……
開始時,烏蘭牧騎隊員們也許始料未及?;鶎訉λ麄兊男枰?,群眾對他們的喜愛,老額吉對他們“瑪奈烏蘭牧騎”的聲聲呼喚,使他們感到了責任的重要、付出的光榮,以把黨的話唱到群眾心里、把文化送到百姓手中為己任的價值理念在他們心中形成了。于是,他們就有了為一戶牧民送演出而長途跋涉的熱情,有了為不耽誤基層演出而把發高燒的孩子留給醫院的“狠心”,有了幫助老阿媽老阿爸理發、洗衣服的熱心,有了為遵守隊伍紀律而放棄愛情的遺憾……
價值認定一旦形成,生命就擁有了努力的方向。為使需要輸送的思想文化內容能有更好的表現形式、更能深入人心,烏蘭牧騎隊員們把深入生活、流動演出、學習創作、服務群眾融為一體,用忠誠和熱情成就黨所倡導的、人民所需要的、時代所呼喚的“送”的傳奇。
烏蘭牧騎的價值和奉獻,得到黨中央、國家領導人的贊許。毛澤東主席觀看他們的演出,并親切接見他們;周恩來總理關心他們的成長,安排他們在全國巡演;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回信給他們,肯定他們,稱贊他們是“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
這就是烏蘭牧騎用忠誠與熱情演繹的傳奇,就是阿勒得爾圖在《紅色文藝輕騎兵》中呈現的傳奇,就是“送”的傳奇。
選自《人民文學》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學會 Power by www.gebtly.com ![]() ![]() 地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