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x59cy"></td>
<pre id="x59cy"><ruby id="x59cy"></ruby></pre>
<table id="x59cy"></table>

<object id="x59cy"><nav id="x59cy"></nav></object>
    <table id="x59cy"></table>

    <tr id="x59cy"><strong id="x59cy"></strong></tr>

    (工作日:9:30-18:30)

    在線QQ

    客服電話13384778080劉志成:13384778080張彩云:13604770825

    會員辦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網

    您好!歡迎進入西部散文網www.gebtly.com.

    網站閱讀量:49665000 在線服務 我要投稿 進入首頁
    請稍候...
    • 第十屆西部散文節暨聚壽山文
    • 第十一屆西部散文節在青?;? width=
    • 西部散文學會為獲獎作家頒獎
    • 第五屆西部散文學會貴州高峰
    • 貴州創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學會云南牟定縣分會

    西部散文網

    >

    美文欣賞

    >

    正文

    碾道

    來源:中國西部散文網
    作者:蕭憶
    發布時間:2019.03.15

    一棵參天的老槐樹,端溜溜地插入云霄。樹影婆娑,枝繁葉茂?;睒?,成了碾道的守衛者,即使如今碾道已頹靡不堪。

    當我的視線再一次觸及到這棵記憶中的老槐樹時,它的枝干,一如與我進行著故友般的對視。老槐樹下的那幢老房子,墻體斑駁,雜草叢生。曾寫在上面的有關計劃生育的標語,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脫落。而那標語,卻像鏨刀刻在我心底一樣,不曾消失:少生,優生,幸福一生。

    老房子旁的走廊,早已無人可行,密密匝匝的蒿草,生長期間。走廊邊沿用石板累積起來的石桌,是當年從田里勞作歸來的村人們必歇的地方。夏天,借著老槐樹清爽的陰涼,這里總會有村民閑散地坐著拉家常。冬日,當和煦的暖陽輕輕灑在老槐樹下時,漢子們三五成群,蹲坐在一起打撲克,下象棋。這里在一年四季中,從不缺少熟悉的鄉音、質樸的面龐。

    走廊下,是一盤石碾。石碾立于何時,已無人知曉。爺爺告訴我,在他小時候,石碾就已經在此。此后數十年,石碾一刻都沒有停歇。不是這家在碾小米,就是那家在碾黃豆錢錢。

    伴隨著碾道變老的,還有碾道邊的那棵老棗樹。如今,老棗樹因阻擋通村路的修筑,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也只有在記憶中,才能尋得那棵老棗樹上掛滿的歡聲笑語。

    有石碾,有走廊,有槐樹,有棗樹,于是,人們親切的將這一片三四十平方米的地方稱之為碾道。碾道旁的石窯洞,已歷經百年。窯洞前,用石板裹起來的前院,古樸素靜,頗具雅風厚韻??梢哉f,碾道一帶,是整個村子的靈魂所在。它們年代久遠,是包括我在內的父輩、爺爺輩幾代人共同的記憶。

    猶記得,我那時年齡尚幼。自大的我帶著妹妹,也學著大孩子朝著土蜂窩內扔了幾塊土疙瘩。瞬間,蜂群朝著我們倆直撲而來。我拉著妹妹拔腿就跑。我們的頭上,臉上,身上,爬滿了土蜂。一陣陣刺痛,像刀割一樣,在身體各處出現。跑到碾道時,坐在碾道閑諞的村人們見狀馬上投入了救治之中。他們顧不得身上土蜂的叮咬,把我和妹妹夾在胳膊跨內,越過碾道,跑至村里的小河邊,一瓢一瓢把河水往我們身上澆。后來的村人手中拿著洋堿,在我和妹妹頭上被土蜂蟄過的地方涂抹。一場土蜂追擊戰終于在村人們的幫助下,告一段落。而營救我們的人們,卻或是嘴角,或是額頭都留下了土蜂的戰績。如今,那段記憶已經變得漫漶。甚至哪些村人參與了,我也記不起來。心間,留存下來的自責,隨著時間的久遠,卻愈發沉重。自責之余,是內心對于村人的深深謝意。他們中的許多人,已在某時,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離開了碾道。

    碾道沉悶著,它已經見多了這樣的場景。許多人,在它身邊走著走著,就沒了身影。而它自己,仿佛成了亙古的存在,一次次見證著一部分人的老去,另一部分人的到來。所有的悲歡離合,碾道深記于懷。

    碾道的另一個功能,是拉近村人之間的關系。哪一家人前來碾道碾五谷,凡是在碾道的人都會自覺加入,人們輪流推動石碾子,很快就能把需要碾碎的谷物碾好。時間長了,互幫互助,就成了碾道的另一道風景。

    村子里的新聞,也總是從碾道傳播出去的。誰家的綿羊下崽子了,誰家添置了新家具了,誰家忘交地稅了,誰家的虎娃不慎從崖上跌下來了……似乎村子里發生的所有瑣事,都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歸宿。

    去水井挑水,碾道是必經之地。那時候還沒有自來水,每家每戶家中都會有幾條黝黑的粗翁。粗翁里放著的是全家人畜的用水。每到晨曦落地,最先從碾道傳來的,一定是鐵桶碰撞的聲響。人們排著隊,秩序井然地用扁擔挑起水,晃晃悠悠地經過碾道,直達家中??梢哉f,村里的早晨,是從碾道鐵桶的吱吱呀呀的碰撞聲開始的。每當碰撞聲停止,那縹緲的煙嵐,就順著各家的窯洞,飄曳起來,如一層半透明的薄紗,輕輕籠罩在碾道的上空。

    碾道的熱鬧,是從中午開始的。

    每到中午,四面八方趕來的人們,總會在一聲聲打情罵俏中,融入碾道。碾道,像是一個豎著耳朵的傾聽者,將所有的話語,悄然間吞食、鐫刻。這些情景中,最讓人銘記的,是抓虱子。那個時代,人們生活貧瘠,自然家庭衛生得到的關注就要少一些。每到中午,當母親的總會拿著篦梳,在女兒亂蓬蓬的頭發上一次次梳過。每梳一次,總會有虱子從篦梳上帶下來。當母親的總會把虱子放在拇指夾間,用力一擠,在一聲脆響后,結束虱子的生命。人們彼此習以為常,沒有言語間的譏諷,因為那時,似乎所有人的頭上,身上,均會藏匿著數量眾多的虱子、跳蚤之類的小生物。當田地里的艱辛勞作暫告段落,就是追殺虱子、跳蚤的最佳時間。年老的老人,也會把脊背靠在老槐樹上,上蹭蹭下蹭蹭,以期達到最舒服的狀態。

    從中午開始,碾道的熱鬧,要持續到夜晚很久。為了節省煤油,村人們大多會頂著月光不約而同地來到碾道,繼續著白天沒有訴說完的故事。

    在碾道,就算最復雜的事情,也能在眾人的幫襯下得以解決。這也是碾道帶給人們的又一生活福利。

    如今,當我遠離碾道十多年后再一次回到它的身邊。它的變化,令我吃驚。碾道再也不是那個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地盤了。它在歲月的流轉中,已變得面目全非。碾道邊的石窯洞,早已沒了人煙,一片頹靡。就連人們鐘愛的石碾,也蒙上了厚厚的塵埃,不再受人追捧。是啊,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我們前進的同時,總會將一些東西遺忘,甚至丟棄。而今,為了更好的生活,村子里青壯年,大多都已在城市漸漸扎根,村子里只剩下和老槐樹一樣形單影只的老人堅持用生命中最后的時光,守候著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

    觸摸著碾道旁依然堅挺的老槐樹,我是應該慶賀,還是應該感傷?此刻我的內心如麻,倏忽間,有熱淚從臉頰滑落。我仿佛又看到了碾道那熱鬧朝天的景象,一切,依然是那樣的清晰、明朗……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學會 Power by www.gebtly.com
    西部散文網版權所有   ICP備案號: 蒙ICP備17001027號-1
    技術支持:內蒙古帥杰網絡有限公司
    網站安全檢測平臺

    地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
    郵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電話:13384778080
    手機:劉志成(西部散文學會主席)13384778080  張帥:15149717177

    亚洲三级a√免费视频在线观看_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_亚洲色情片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色图人妻自拍
    <td id="x59cy"></td>
    <pre id="x59cy"><ruby id="x59cy"></ruby></pre>
    <table id="x59cy"></table>

    <object id="x59cy"><nav id="x59cy"></nav></object>
      <table id="x59cy"></table>

      <tr id="x59cy"><strong id="x59cy"></strong></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