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384778080 |
![]() |
來源:中國西部散文網 |
作者:程懷祥 |
發布時間:2019.12.26 |
家鄉的水井
文/程懷祥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似水流年淡去了我多少回憶,卻永遠模糊不了對家鄉的思戀。置身于市區,夢魂縈繞的仍然是哺育我成長的家鄉山村,以及青春往事。舊時的思緒常常徘徊于腦際,喚醒耳畔寧靜中如詩的歌吟,我隱隱地聞到鄉音.那山清水秀的村莊里,人們在清晨的炊煙中忙碌的奏鳴聲,還有雞鳴犬吠聲;在綠色田野里耕作的鄉親們笑語聲,犁地回牛的吆喝聲;那村莊周圍的老樹枝葉里,從不間斷地發出嘰嘰喳喳的麻雀聲;沉寂的夜晚不時地在水渠草叢中發出的蛙聲,蛐蛐聲;從空曠山谷中不時地傳來凄涼滲骨的貓頭鷹的尖叫聲.還有那郁郁蔥蔥、遍地黃花的山村美景,一幕幕往事歷歷在目.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里,使我回味無窮.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那家鄉的那口水井.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從村里到水井,要經過陡峭的山坡,沿著一條羊腸小道順坡而下,到了狹窄的山溝,溝里潺潺流水是從溪谷巖石下面,一個天然而成的石孔里緩緩流出,那輕輕地、有節奏的,經久不息的泉水流入小石潭里。無私地養育著生活在這里,并深愛著它的一輩又一輩人們。
潭里的水真清啊! 小蝌蚪自由自在地游著,皆若天游無所倚,倒映在水中的藍天白云和綠蔭,組成一幅天然美麗的畫卷。我和小伙伴們來到潭邊,都會悄悄地駐足觀賞,生怕驚嚇了這些無拘無束的小蝌蚪,毀壞這天然佳作。潭里的水真涼啊! 童年的我們每天上學時必到井邊,盡情地吮吸著清涼可口的泉水,也有過貪的小伙伴為了涼爽,會連同小蝌蚪一塊吮吸而盡,那種幸福感和滿足感是難以言表的。
那時的山村生產條件、交通條件相當落后,沿著這條陡峭的盤旋而上的陡峭小路,是村里絡繹不絕、來來往往挑水的男男女女,他們的落桶聲、腳步聲、歡笑聲、哼唱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曲交響曲,在空曠的溝壑里發出回音,蕩漾于山谷之間,久久不能平靜。
我家由于人口較多,父母忙于集體生產勞動,取水的任務自然落實到我們兄妹的身上,每天下午放學回家后,兩人抬著一桶清水在小路上艱難地行走、一路上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生怕桶里的水流出,到了家中,肩膀被壓得一片紅腫,雖然勞累疼痛,但這來之不易的泉水還是讓我們笑容滿面、幸福甜美。有辛苦就有收獲.這樣既歷練了我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又養成了節約用水的習慣,并且受益于終生。
在我青年時代,農村普遍實行了生產承包責任制,自然條件有所改觀,鄉親們取水再不用人力苦挑,家家戶戶都用牲畜馱水,每天早上和傍晚在小路上取水過往的人絡繹不絕,井邊等候取水的鄉親們笑容滿面,談論著家鄉的變化。
上世紀末,國家大力投資,開發西部貧困地區,扶貧攻堅、保障民生。由于家鄉處于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區,山大溝深,自然條件落后,鄉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飯,生活沒有保障,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貧困村。政府水利部門要對吃水困難的山村,實施人畜飲水工程。
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讓鄉親們無比激動,互相奔走相告.小山村頓時沸騰起來,祖祖輩輩靠人挑畜馱的吃水的方式已成為歷史,改變為像城里人一樣,在家里就能接到自來水,這是多么讓人向往的盛事啊!老輩們想都沒敢想的事,在小山村里將要變成現實了。村里的男女老少懷著喜悅的心情,在這孕育了幾代人的水井邊開挖打鑿更大更深水池,十月的天氣秋去冬來、寒水滲骨,鄉民們每天從早到晚穿著雨鞋雨衣,站在泥濘的水坑里拿著鐵錘、鋼釬、镢頭、鐵锨等普通工具,在堅硬的巖石上鑿著、打著,硬靠人工用繩索和水桶,吊取池中的污水和碎石,婦女們變為硬錚錚的鐵姑娘、女石匠.人們的手腳凍裂了,衣服濕透了,但是人心還在沸騰,生產的勁頭愈來愈足,快樂場面所散發的氣息,暖和了身體,化解了疲勞。經過一個月的艱苦奮戰,低位水池終于建成了,這池清水映照著鄉親們的笑臉,見證了人們所付出的艱辛勞動。
水池建成了,接下來就是架設電路,電機房修建,人力開挖管道線路,高位水窖建設,村里所有的勞力齊上陣,全力以赴地配合電力和水利部門技術人員的施工,建站工程量雖然不大,但在這個人口少、勞力少的小山村,全靠人力完成,卻是一個龐大的,前所未有的工程。又經過一個月夜以繼日的艱辛打拼,人畜飲水站終于竣工。
看到這嘩嘩流出的自來水,老人們笑逐顏開,他們不敢想象,祖祖輩輩靠人挑驢馱取水的現狀,變為自來水,想不到的事成為現實,小山村真的要大變樣了;中年人看到這自來水更是無比激動,前人未能想到的事,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創造成為現實。既得益于國家的扶貧政策和惠民工程,又對自己在兩個多月的艱辛付出,換來這感動山村成果的幸?;貓?;孩子們看到這自來水,好奇追逐、潑水嬉戲。小山村在那一瞬間,頓時變成了人間的天堂。共同的心愿,共同的呼喚,演繹出一曲氣勢磅礴的音律,飛向山村的每個角落。
進入新世紀,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繁榮和發展。家鄉的父老鄉親先后離開了這片深情的土地,以及孕育他們的水井,開始了都市生活。
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物質生活普通提高,但是精神生活卻極度貧乏.那種淳樸厚實的濃濃鄉情味,在都市是難以捕捉的,久居市區,對家鄉的向往之情更加濃厚了。站在家鄉的土地上,過去綠樹成蔭、人聲鼎沸、暢所欲言的場景難以尋覓,呈現在面前是沒有炊煙繚繞,沒有雞鳴狗叫,以及那牛羊遍地、鳥語花香、生機盎然的村莊,只有那一孔孔破敗殘缺的窯洞。近年來,有幸的是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把村里荒蕪的田地全部入股整合,荒坡地變為塊塊小平原,大規模地發展葡萄.山地蘋果種植產業,閑置多年家鄉水井,又一次做出無私奉獻,清涼的泉水通過滴灌管道,流入綠色的園林,一棵棵滋潤的嫩苗像家鄉的孩子,盡情地吮吸著大地母親的乳汁,茁壯成長,用最甜美的碩果,奉獻給家鄉的父老鄉親。見物思情,使人內心感覺由凄涼惋惜,變為滿懷豪情、向往未來。
置身于市區,生活狀況是提升了,幸福指數卻降低了。人與人之間,甚至鄰居之間,存在一種陌生感和距離感。人們往往注重的是金錢,看淡的是人情。面對市區擁堵的車輛,狹窄的街道,快節奏地生活,食品健康等諸多問題,總是給人留下一種缺乏平實的感覺,每每讓人煩躁不安。不由地想起過去溫馨而樸實的小山村。想起那清涼可口、純凈無瑕的家鄉水;以及用家鄉水澆灌的,原汁原味的糧食蔬菜等綠色食品;想起那熱情好客的父老鄉親們。盛上熱氣騰騰家鄉飯菜,香味繞堂、其樂融融。想到這里,眼眶里不由得閃出思鄉思水的淚花,家鄉的泉水清又純,家鄉的園林碩果香,家鄉必將會成為繁榮昌盛的新家園。
(程懷祥,1963年出生, 榆陽區青云鎮政府工作,榆陽區政協文史員,榆陽區作家協會會員,區詩歌協會會員,愛好文史寫作,在市區報刊曾發表過各類作品。)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學會 Power by www.gebtly.com ![]() ![]() 地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 |